人为什么会产生过劳死的状况?它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过劳死一般发生的都比较突然,相当于“猝死”。

虽说过劳死发生得突然,但其实身体里早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长期过劳,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而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我们的血管本来是光滑又有弹性的。

血液就像在坐滑滑梯一样,欢乐地在血管里撒欢。

突然,前方路段出现拥堵,道路变窄。

瞧这路,高低不平、沟沟坎坎的。对准这个路面,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image.png

血管是怎么从皮肤光滑有弹性变成一脸疙瘩满是坑的垃圾路段呢?

先出场的是这两个货——糖尿病和高血压。

它们先打入血管内部,搞了几个小破洞出来,这样就造成了血管壁的内皮组织受损。

image.png

接下来,主角——低密度脂蛋白要登场了。

它为了安窝,专往破损的血管壁内膜底下钻。

钻进去之后,它也不安生,还摇身一变,成了有毒物质——过氧化脂质。

然后,它就在内膜下的小窝里堆积堆积,洗唰唰,洗唰唰。

image.png

从过氧化脂质的角度上来看,日子那叫一个爽啊!

这可是一个上有顶下有地的高档住宅啊!任凭你外面血流如注,我只管过我的幸福生活。

可是从血管里的角度看,妈呀!这鼓来鼓去的,就像是一锅粥啊!医学上管这个叫斑块。

随着斑块的不断长大,血管壁开始凹凸不平,那么血液里的钙啊、脂肪啊、糖啊就在缝隙里、凹陷处不断沉积了下来。

image.png

血管壁越来越厚,血管越来越窄,血压就越来越大。

突然有一天,人一激动,一兴奋,血压一升高,血液就冲走了血管壁上的堆积物。

甚至能够冲破血管壁的内膜,这个过氧化脂质的房顶一下子就被掀掉了。

内膜的大面积破损会导致流血,这个时候凝血因子就赶紧来救场。

血是不流了,可是这些凝血因子和被它们定住的血可就堆在这里成了血栓。

image.png

心脏就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边要负责给全身的细胞组织输送血液,供给营养;另一边又要管理自己的吃喝拉撒。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心脏就没有走那套普通人才走的大循环系统,人家在离左心室出口不远的主动脉上接了两根管子。

所有供给心脏的血液都走这两条特殊的管子,而这两条管子就叫冠状动脉

image.png

为了能够让血液顺利到达心脏的每个细胞里,它也构建了自己一整套的运输系统。

这套系统就是一个像皇冠一样遍布在心脏的网状动脉群。

这套系统只服务于心脏,那也可以说心脏死不死就全看冠状动脉给不给力啦!

image.png

看看心脏的生活都觉得累,这一天泵来泵去的,终于练成肌肉男。

心脏全身都是肌肉,心梗,说穿了就是心脏的部分肌肉坏死了。

由于心脏自己那套牛掰的冠状动脉系统不给力,心脏组织细胞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于是就心梗了。

心梗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冠状动脉上了。

image.png

心梗就是心肌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工作繁重导致的。

而心肌营养不良就是因为冠状动脉这条输送营养的管子出现了堵塞。

随着血栓在冠状动脉里落地生根,血液流通的道路也是变得越来越窄了。

紧接着,被卡住的血管干涸了,原来被灌溉的心肌组织也断粮了。

最后,全部渴死!饿死!枯萎死!这就是心梗的全部过程啦!

 image.png

过劳容易诱发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要想预防过劳,需要调整一下生活作息和习惯了。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个家伙在血管的病变过程中可谓是无处不在!

高血压和高血糖往往先打头阵,把血管壁直接损伤掉。

紧接着,多余的脂质和糖马上就会堆积在损伤处,形成血栓。

所以,有以上三种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防引发心梗哦!

image.png

戒烟。

香烟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其中和动脉硬化关联最大的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血管受损。

而一氧化碳会损害动脉壁,导致胆固醇沉积在血管上,这时候也就离动脉硬化不远了。

image.png

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有心梗疾病的患者,平时可就不能胡吃海塞了,一定要少盐、少糖、少油腻!

还要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并遵循有氧运动的四原则: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全面发展、持之以恒。

早睡早起很重要,要是你还是熬夜不运动,就等着心梗来敲你的门吧!

image.png

万一遇到心梗病人,该怎么办?

碰上心梗病人,不要慌,让病人安静地平卧,不要随意走动!

为了延缓病情加重,可以让病人先服下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

如果有条件,就赶紧把病人立刻送往附近的急救医院;如果没有条件,就拨打120急救电话。

image.png

当然了,在等专业人员达到前也不能闲着!

简单的抢救措施还是可以有的:用力挤压胸骨中下部,这可以刺激心脏肌肉不那么快睡觉。

2011年“过劳死”已经威胁到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

2011年3月台湾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罚则的力度,防止员工“过劳死”。

2012年10月一份报告显示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到达60万,过劳死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再次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活不易,希望大家都能更注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才是享受未来的本钱呀!


深读公众号1.png

未标题-2.png

广东省药理学会.jpg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