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8名医生猝死!猝死前,身体会出现哪些"求救"信号?

4月6日,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年仅32岁。

3月19日,安徽池州东至县总医院中医院院区副主任医师张凯,因过度劳累在轮休点突发猝死,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1岁。

2月3日,湖南"90后"医生宋英杰在防疫一线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

除了医生,广西柳州25岁外卖配送小哥猝死在出租屋中,生前他曾对人说:太累了。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

就其突发性、紧急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

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

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关-注-公-众-号-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了解疾病再问诊,清楚多了)

猝死的原因都有哪些?

1、 过度劳累

现在的很多中青年人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经常加班,甚至通宵达旦工作。

猝死正趋年轻化,据相关调查,在30岁-50岁英年早逝人群中,95.7%的人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这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2、 精神紧张

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集中,容易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猝死。

3、 过度运动

剧烈运动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梗死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4、 长期熬夜

熬夜几乎成为现代年轻人的常态。

据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埂塞都与熬夜有关

猝死前,身体会有出现哪些"求救"信号?

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间即发生心脏骤停。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

在心梗发作时,患者的主流感受是胸口痛,但牙疼、咽喉痛、胳膊疼等情况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随着心梗情况的持续,大脑供血不足,就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脑损伤、偏瘫、脑死亡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没有及时就医,那可能就直接导致死亡。

医生提醒:如果平时没有心脏病史,但是偶尔出现乏力、大汗淋漓、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时,不要大意,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猝死?

1、 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很重要,工作,学业繁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劳累。

2、 控制好三高,保持低糖,低盐饮食,增加绿叶蔬菜的摄入,切忌暴饮暴食。

3、 注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的情绪波动,过于激动跟悲伤都会增加压力。

4、 定期体检,人体有很多的疾病在早期的时候是没有症状的,但是体检可以很早的发现这些疾病,然后让病人得以控制。

5、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从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猝死。

(关-注-公-众-号-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了解疾病再问诊,清楚多了)

希望大家要关注猝死,了解猝死的原因、症状、抢救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从方方面面来降低猝死的发生。

深读问诊引导图2.png

相关视频